你有沒有試過在職場上被請「食死貓」(其他同事或上司做錯事,但將責任歸咎到你身上)?
2020年,一個台灣求職網針對職場上「食死貓」情況進行調查,結果顯示高達60.6%的打工仔表示,曾經有為了主管或同事的錯誤扛責任而「食死貓」。而「食死貓」的下場,依次為,最後不了了之,未遭實際處分(58.3%)、自行離職(35%)、收Warning Letter(19.4%),以及賠錢(14.6%)、轉部門(11.2%)、降職(7.3%)。
調查同時顯示,如果被同事請「食死貓」,選擇的反應依次為,當場反擊,直接拒絕(40.1%)、事後想辦法婉轉拒絕(27.2%)、向主管報告請求協助(25.8%)、默默接受不反抗(6.9%)。
在職場上,「食死貓」的情況一部分是來自同事,而更難受的「死貓」是來自上司。如果是被上司請「食死貓」,打工仔的反應依序是,事後想辦法婉轉拒絕(42.8%)、默默接受不反抗(22.1%)、當場反擊,直接拒絕(21.3%)、越級報告請求協助(13.8%)。
被人請「食死貓」,如果不去處理,選擇沉默啞忍,除了會影響工作,會令其他人質疑你的能力。更嚴重的是心理影響,上班容易陷於緊張、焦慮、慌亂與恐懼中。
作為打工仔,如果在職場上遇到被人請「食死貓」的情況,應該如何處理再好?
- 學會拒絕 減少同事請「食死貓」的機會
每個打工仔都有自己的工作和責任,自己的事做錯了當然不屬於「食死貓」。而同事請「食死貓」最大的機會,就是同事要求你做了不屬於你職責範圍內的事,而又出了差錯。這個時候你就要學會拒絕同事的請求。
工作時,我們會常常聽到那些稱為「old seafood」的資深同事常說「不行」、「不是我負責」等拒絕別人的說話,職場新鮮人會做「順得人」,全因他們需以「聽教聽話」來贏取同事好感。事實上,在職場打滾,贏得同事的尊重比起純粹的好感更為重要。適當的拒絕和反抗是表現自己的機會,亦是要讓人知道你的底線,令其他人不會得寸進尺,證明你不好欺負。
- 學會留下工作記錄 釐清責任
有些時候,我們需要和其他同事一起負責一個project,很難完全拒絕同事的請求。如果真的需要幫忙同事處理工作,也要通知上司和其他同事,最好的方法是叫同事Send Email (cc上司)或在有上司的Whatsapp group內講清楚他需要幫忙的工作。讓其他人知道你是義務幫忙,責任最終是歸於原來的同事。
例如,4個同事一齊負責客戶的一個PR活動,由於場地問題,需要換場地,負責客人聯絡的同事時間不夠,來不及聯絡全部客戶嘉賓,希望你幫忙。為了整個活動,你可以幫忙,但必須要Email(cc上司)或在有上司的Whatsapp group說明:由於時間緊促,我將會應XX同事要求,聯絡名單上第50-100名的嘉賓。只要說明清楚,上司和同事都知道你是義務幫忙,如果最終出現問題,也不會完全怪罪到你身上。
- 被請「食死貓」 要立即說明情況
如果真的不幸被請「食死貓」 ,一定要說明情況。但不建議單對單的反駁,應該要有其他上司和同事的參與下為自己辯護。如果是單對單的對話,容易受情緒影響,而且在各執一詞的情況下,沒有其他人能幫忙調停,會難以和平完場。
如果被請「食死貓」,可以立即Send Email (cc上司)或在有上司的Whatsapp group,要求在Team Meeting中再討論問題,例如上司質疑你做錯事,但其實不關你事。你可以白紙黑字在Email或Whatsapp說:「我對你的問題感到困惑,我們可不可以在team meeting中和其他同事一起討論這問題這一環?」
在Team Meeting中討論,有幾個好處,第一,讓自己有時間消化事情,了解問題的來龍去脈,為自己的辯護爭取時間。第二,讓第三方作證,如果是同事的「死貓」,可以讓上司去判斷對與錯,如果是上司的「死貓」,開會討論更能夠讓其他同事了解事情真相和你的上司為人,爭取其他同事的認同。第三,為雙方製造下台階,遇到「死貓」,我們不能啞忍,要反抗,但如果你還想留在這公司,完全與對方反面不利於日後工作,讓其他人參與會議, 希望上司或同事做和事老,只要有人識相講一句:「今次的錯誤,不是個人的錯誤,也不想針對任何人,大家吸收教訓,下次做好。」就能打完場,化解對峙帶來的尷尬。
職場上「食死貓」不單會影響你同事和上司對你的態度,最重要會對自己的心理構成影響,上班容易陷於緊張與恐懼,防人之心不可無,我們會盡力避免自己陷入有機會「食死貓」的情況,學會拒絕,也要學識留下工作記錄,適當的時候在Email或Whatsapp Group提及自己的工作,尤其是額外,不屬於自己,純義務幫忙的責任。如果真的遇上死貓,也會學會聰明的面對,不要啞忍。